学术动态

云端系列讲座第六期:文学中的瘟疫书写

作者:    来源:学科办    时间:2020-10-22   阅读次数:

2020年10月20日20:00,全讯白菜网官网云端论坛系列第六期《文学中的瘟疫书写》准时在腾讯会议展开,本次云端论坛受邀嘉宾分别是旅居加拿大的知名华人作家张翎、陈河,以及温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东君和400全讯白菜网副教授周小兵。本次云端论坛由孙良好院长主持,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和部分本科生参加了本次云端论坛。

讲座正式开始之前,陈河老师还很感慨,在今年以这种特殊的方式见到了阔别已久的东君老师,也从侧面切入了本次论坛的主题。各位嘉宾调试好设备以后,论坛正式开始,孙院长首先介绍了本次论坛的主题和嘉宾,并提出两个问题,请四位嘉宾谈一谈自己的看法,由孙院长作总结。

孙院长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文学与瘟疫有千丝万缕的关系,那么在古今中外的作品中,瘟疫以怎样的姿态存在于文学中。关于这个问题,四位嘉宾都从不同的角度作出了自己的回答。张翎老师提到三部作品:薄伽丘《十日谈》、托马斯.曼的《魔山》、非典时期的作品《如烟》。张翎老师谈到,这三部作品虽是不同时期的作品,但是都以瘟疫为背景,然而这些作品并非全部讲瘟疫,它们都超脱具体的时间和事件,最终书写的是世道人心,并非疫情。陈河老师则提到瘟疫与人与文学都息息相关,很多疫情文学中的的宅家日记体,比如方方的《武汉日记》,美国纽约一个名为纽约兰兰关于疫情的街头采访,维也纳的一个关于黑死病的雕塑,以及秘鲁的一种舞蹈表演、温州民国时期的霍乱,这些都与瘟疫有关。东君老师提到两篇文章,鲁迅的《在酒楼上》和张爱玲的《花凋》,并结合了创意中文班学生的作业,提出了自己的见解。陈小兵老师从《说文解字》谈到了《水浒传》,引经据典,讲述了瘟疫背后的很多有趣的小故事。

四位老师就第一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后,孙教授做了一个简单小结,紧接着提出了第二个问题:请四位老师结合2003年的SARS以及今年的新冠肺炎,谈一谈自己的生活中的疫情经历以及相关的写作计划和研究计划。

 张翎老师回忆道非典时期的自己“最惊恐的回忆”是当时正在做医院里的一名心理康复师,曾发烧到38.4℃,离SARS病毒非常之近。新冠肺炎期间,张翎老师坦言道自己在温州被隔离的两周内,她也为三餐而焦虑。此外,张翎老师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新书《一路惶恐—我的疫城纪事》,正是谈的是疫情中的自己的一些经历。张翎老师又谈到自己的三点与疫情息息相关的体会:一、顿悟到自己是一个外乡人,而并非是“地地道道的温州人”。二、再进步的科学在灾难来临时是“不堪一击”的。当一日三餐成为最大的负担,遥远的科技,比不上一袋方便面。三、疫情书写源于个人的观察。这次疫情引发全世界的狂热书写,引发各种个人的“井蛙之见”,然而不怕有不同的声音,相反这些记录是非常重要的,个人的声音汇集而成集体的声音。 陈河提到了温州民国时期的事情,讲到很多与瘟疫有关的特别有意思的故事。他告诫我们无论经济如何发达,灾难是始终潜伏在我们身边的,因此我们要一直保持谦卑的态度,敬畏自然。东君老师感慨自己在2003年完成自己第一部长篇小说,那时正是非典时期,经常停电,于是手写三十万字,完成这部长篇小说。东君老师借机谈到,疫情期间外面安静了,心里却热闹。关于文学中的瘟疫书写,他认为每个人都可以发表看法,但大多是一种碎片化的纪实杂感来反思这个时代到底出了什么问题。但是小说家与新闻家有不同的记录方式,文学多是记录世界的反响。陈小兵老师也结合自身的经历和《水浒传》中的“如何搭建一个伦理平台”话题谈了自己的看法。 

 最后,孙院长对四位老师的发言再次做出总结,他将四位老师的发言总结为五点:第一是故乡跟异乡;第二是科技与疫情;第三是个人与群体;第四是安静与热闹;第五是记录与反思。由于时间关系,本次论坛就免去了提问环节,但也有很多同学在聊天区提出了自己的问题,东君老师也认真回答了部分同学的问题。相信同学们通过本次云端论坛,对文学中的瘟疫书写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,引发大家更深层次的思考。






  • 联系方式

  • 地址: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北校区1号楼400全讯白菜网
  • 联系电话:0577-86680856
  • 研究生招生电话:0577-86680841
  • 邮箱地址:rwxy@wzu.edu.cn
  • 人才邮箱:rwxyrc@wzu.edu.cn
  • 意见及建议电话:0577-86680852
  • 意见及建议邮箱:00062002@wzu.edu.cn
  • 微信公众号

扫描二维码

关注400全讯白菜网微信公众号

400全讯白菜网-全讯白菜网论坛官网 版权所有 © 2017 技术支持:捷点科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