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媒体关注

媒体关注

温州都市报:《温州大典》研究编纂工作推进会召开

作者:    来源:400全讯白菜网    时间:2022-09-09   阅读次数:

温都讯  9月8日上午,温州召开《温州大典》研究编纂工作推进会,通报阶段性工作成果,部署下步工作。省委常委、市委书记刘小涛作出批示,指出要尽最大努力汇聚海内外温州文献典籍,持之以恒打造具有温州标识度的标志性文化成果,增强世界温州人的文化认同、情感互动、精神共鸣,真正让“一部典籍介绍一座城”。省社科联副主席谢利根及施艾珠、徐育斐、陈应许、徐有平等四套班子领导出席会议。

盛世修典,是一个国家或地方繁荣昌盛的象征和标志,功在当代、利在千秋。《温州大典》是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省市共建项目,是文化温州建设的“龙头项目”,更是温州奋进“两个先行”的厚重基石,届时将成为迄今为止最系统、最全面的温州历史文化典籍集成。

       会上,成立了《温州大典》学术委员会,聘任了沈克成、陈增杰、金柏东、钱志熙等首批31位学术委员会主任、顾问、委员,委员名单还将根据编纂进程进行增补;举行《广州大典》赠书仪式,签约启动第一批研究编纂项目,标志着《温州大典》编纂工作迈向实质性阶段。

       国家图书馆副馆长、《温州大典》学术委员会顾问张志清,北京大学教授、《温州大典》学术委员会主任钱志熙,《广州大典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刘平清,《温州大典》学术委员会主任、温州市文史馆副馆长金柏东,浙江大学教授徐永明等专家在会场或通过视频作了精彩的交流发言。

施艾珠强调,研究编纂工作要有敬畏之心,以寻根溯源、兴一地人文气运的情怀去谋划;要以传世之作,用当代视野激活经典,为城市立传画像;要具普及之效,以文化记忆唤醒乡愁,筑就世界温州人的精神家园;要聚内外之智,集思广益,高效协同,多渠道全方位扩大影响力。

       谢利根指出,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,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寄予温州“续写创新史”殷殷嘱托二十周年,高质量推进《温州大典》研究编纂工程、系统展示温州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时代内涵,具有特殊意义。希望温州以此为新起点,做好系统性梳理、时代化阐释、全方位协同、数字化赋能、人才资源聚合,把“温州文化”研究阐释好、传承传播好,使之成为最富魅力、最吸引人、最具辨识度的共同富裕标识。

     《温州大典》研究编纂工程自去年12月正式启动以来,建章立制、立梁架柱、集智聚力,全力构建编纂工作格局,优化完善编纂总体方案,初步形成研究编纂体系,组建了“老中青”三代结合人才梯队和“本土+外地”的智囊团队,形成工作学术委员会章程等系列工作机制。同时,全面启动书目征集工作,梳理调查了首批20342册(件)各类文献资料,接洽“历代古籍编•经部”(影印本)、“近代温州档案文献”等项目30余个,精心谋划数字化平台建设,取得阶段性工作成效。

专家观点

编纂地方大典丛书的时代已到来

张志清

国家图书馆副馆长

《温州大典》学术委员会顾问

温州是传统浓郁、人文荟萃之地,历史上产生了大量名家名典,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。《温州大典》踵继前功,汇集乡邦文献,成一地之全书,凸显文化自信,为后人坐拥典册,植根文化,面向未来,开拓创新,实为一代文化壮举。

目前国家图书馆(国家古籍保护中心)对全国公藏古籍进行了全面普查,共普查2900多家单位1912年前写印古籍290万余部,约3000万册;品种超过20万种,版本超过50万个。与明代编修《永乐大典》和清代编修《四库全书》的时代不同,现在依靠一部国家大典,很难穷尽历史文化典籍。在地方经济发展壮大的今天,编纂地方大典丛书的时代已经到来。只有穷尽地方文献,才能合为国家大典;只有整理地方记忆,才能凸显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和地方特性。目前,《温州大典》分为“历代古籍编”“晚近书刊编”“文物图像编”“档案史料编”“民间遗存编”“要籍选刊编”“专题研究编”等七编,囊括文物、典籍、档案、文书、非遗等多种类型,钩沉搜佚,不使遗漏,非常得当,也可以立体推进,加速开展。不要遗漏了海外温州人著述,另有专目予以辑存,彰显祖国对海外游子的关怀。

编纂大典将载入文化发展史册

钱志熙

北京大学教授

《温州大典》学术委员会主任

《温州大典》的编纂是家乡的一个大工程,是推进温州文化发展、奠定新的发展基础的一个重要举措,此举的成功必将载入温州文化发展的史册。

地域文化与整体文化的相互关系,就是各个子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关系。地域文化的发展就是预流域内的文化成为整体文化的重要部分,甚至在学术文化某些领域处于领先的地位。编纂《温州大典》,无论是理解研究温州历史文献的价值,还是确定编纂工作的宗旨和意义,都要重视上述这个关系。一方面强调地域特点,温州各种雅俗文化的独特性,另一方面要有预流海内文化在全域上领先的一种信念。这一点,许多温州先贤们的工作,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启示,甚至是标杆,比如孙诒让的《温州经籍志》、章学诚关于方志的理论。

       温州是一个地方学术风气十分浓厚的地方,历代的学者都比较自觉地继承永嘉学派的思想,做事功经制之学,并且重视征文考献,所以温州有很好的整理地方文献、重视地方文化研究的传统。此次编纂《温州大典》,应该学习参照这个传统。

编纂大典是功在当代、利在千秋

      刘平清

广州市图书馆副馆长

《广州大典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

改革开放40多年来,温州会赚钱能赚钱的名声在外。实际上,温州相当一段时间文化非常兴盛。尤其是南宋,温州的进士数量从北宋的几十名增加到南宋的一千多名,是中国进士最多的地方,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。

温州要编纂大典,是一件功在当代、利在千秋的大事。敢以“大典”命名自己的文献编纂总集,充分表现出对温州深厚文化底蕴的敬重和文化自信。《温州大典》很有可能是我国第二部以大典命名的文献汇编。《温州大典》编纂出版后,不仅能传承保护温州先贤的文献,还可以改变社会对当今温州的印象,同时,也能深层次地揭示温州人会赚钱的文化密码。

编纂大典让温州文化走向世界

金柏东

《温州大典》学术委员会主任

温州市文史馆副馆长

为了整理保护珍贵的乡邦文献,温州近现代进行五次较大规模的整理刊印活动,为这次《温州大典》编纂提供了很好的经验。《温州大典》作为温州历史上规模最大、规格最高、内容最为丰富的文化项目,是对温州历史文献典籍的一次系统化的抢救整理,也是厘清东瓯文化演变脉络、构建文化基因体系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传世工程。

我们设想:一、组织专家对温州文献进行调查摸底,全面了解国内外温州文献收藏情况、版本源流、文献价值、研究成果,并提出《温州大典》初选名录;二、明确第一批出版文献以影印为主,通过版本梳理和研究,补配和修润,力求保持历史文献的完整性、真实性和科学性;三、积极寻求构建《温州大典》数字化网络平台路径,实行典籍文献数字化和数字化资源开发,建立集文字、图片、声像于一体的文献信息化数据库,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新方法,加快古籍资源的转化利用和传播普及。

整理的文献虽是温州的,但知识是全人类的,编纂《温州大典》就是要让温州文化走向世界,走向未来,发出温州文化自信的声音,擦亮温州文化金名片。

智慧化数据让古籍“活起来

徐永明

浙江大学教授

浙江文献集成编纂中心办公室主任

目前,我国大约有10万种古籍已经被数字化。智慧化古籍数据库,是把结构化的数据跟文本数据、图片数据关联起来的一种集成化平台,利用了现在最先进、最前沿的技术,包括人工智能机器识别技术。希望温州能够关注智慧化数据,如果《温州大典》能实现智慧化数据,相信能够走在全国前列。

 

温都记者 叶锋







  • 联系方式

  • 地址: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北校区1号楼400全讯白菜网
  • 联系电话:0577-86680856
  • 研究生招生电话:0577-86680841
  • 邮箱地址:rwxy@wzu.edu.cn
  • 人才邮箱:rwxyrc@wzu.edu.cn
  • 意见及建议电话:0577-86680852
  • 意见及建议邮箱:00062002@wzu.edu.cn
  • 微信公众号

扫描二维码

关注400全讯白菜网微信公众号

400全讯白菜网-全讯白菜网论坛官网 版权所有 © 2017 技术支持:捷点科技